這部戲真的是非常有層次、有內涵的戲
每一段都讓觀眾跟隨其中有很不同的心境變化
看北京篇時就跟看大宅門或是雍正王朝之類的歷史劇差不多
就是很看戲的、輕鬆休閒的心態看著...該說是老梗嗎?...的歷史演繹
上海篇隨著對劇中角色的認識
讓人忍不住深陷其中的無奈、悲哀、沉重
覺得這是大時代變動的悲哀吧!
可是到了台灣篇,突然這整個故事都變得離自己好近好近
這不是個只在電視上看得到的劇情──感覺很遙遠的民初家國悲劇
而是可能台灣社會上很多老外省人,他們的故事就是像這樣:
意外地永遠居留在這客居之地
而時事和環境的變化使得過去對生活的價值觀可能再也不適用
不得不重新在這異鄉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我覺得這部戲非常適合給台灣人看,台灣人看會比大陸人看更有共鳴
故夢原著也的確就是一個台灣女作家以自己家族史改編的半自傳
三段給人的感覺差很多,卻又密不可分
台灣篇就變成了外省人在台灣的奮鬥史
清晰真實的刻畫意外地讓人覺得親切不已
這靠近自己生命的題材也讓人更加感動
天恩到台灣後,原以為待個一、兩年就可以回去
當時來台灣的外省人都是這麼想的吧
沒想到時局的變化卻讓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從前在大陸即使再富貴,到台灣坐吃山空個幾年後也只是個一貧如洗的平凡人
天恩終於在邁入中年後,第一次出社會靠自己的力量賺錢養家
其中的艱辛難與人知
一個遊手好閒了半輩子的公子哥,要放下身段從零開始
做得還是跑船這種非常辛苦的工作
一趟航行都要數個月甚至一年之久才能回家一次
看得讓人難過,都已經蹉跎了這麼多青春,還不好好陪伴難得的圓滿家庭
不過看到後面已經知道,這部戲的步調就是這樣
充斥著遺憾、無奈然後釋懷,消極的面對命運,任憑時間不斷流逝
"尷尬人遇尷尬事"天恩是生長在了尷尬的時代,處在尷尬的位置,造就了荒唐的人生
那幾段他在船上自省、念出一封封寫給蓮君的信真是感人(忽略掉假船佈景的話)
他終於打開了自己的人生
也換來了一個幸福和樂的晚年
我看戲的心情也從一開始北京篇的輕鬆、上海篇的浪漫轉變到沉重
到台灣篇揮之不散的悲最後趨於和樂
彷彿洗滌了一遍
以最後來看這部戲算是圓滿的結局,不過台灣篇前半都還好悲好悲
圍繞在天恩身邊的女人真的都很可憐
蓮君的個性也真是奇怪到非要全部人都死光了才肯和天恩和好= =
這是覺得劇情有點討厭的地方
這齣戲一直詳細交代到天恩晚年,雖然覺得好像有點冗
但事實上這就是部以貫穿主角陸天恩的一生,看到他所經歷過的時代的戲
有一幕天恩仔細地擦著一個個相框
那些照片裡面都是曾經出現在天恩生命中的人
回頭看去,時空、人事都已全非,讓人不勝唏噓
這齣戲非常感人
我覺得這部戲特別的是主角並沒有被神化
陸天恩只是很普通的凡人,生長在豪門家庭裡造成了性格上的缺失
你不會看到他從那樣一個紈絝子弟突然地、戲劇性地蛻變
他只是隨著時間慢慢潛移蹉跎了許多人生、傷害拖累了許多身邊的人之後他才成長
↓很有感覺的片尾曲
另外這部戲很奇妙的是到了台灣篇感覺跟前面是完全不同的戲
好像拍戲經費都在前面北京篇用完了
北京篇那個場景那麼華麗、精美,感覺就是大製作很精緻的一部戲
結果到了台灣篇....囧
首先那個海景實在是讓人無言
沒有實船拍攝,只有一個假假的船模型
CG感覺也非常廉價,船旁邊的海浪實在是假到不行
可能導演想營造陸天恩的前後半生落差,跟以前的"故夢"造成強烈對比
所以刻意把台灣部分拍得比較廉價的手法(順便省經費)
而且台灣篇每次拍路景,都是走隧道
我就在想台灣哪裡有那麼多隧道可以走?連監獄都在隧道裡...
這可能是一種暗喻,表現出角色們內心困在悲哀裡,彷彿走在不見天日的隧道
(順便解決營造那個年代台灣街景的困難)
至少這次拍得比雲水謠好
雲水謠裡面那個台灣農村真的不知道是藏在台灣哪裡的桃花源
怎麼看都比較像雲南不是台灣吧
有石板路流水還有水車勒
(不過好像是雲水謠想來台灣拍,台灣不給拍= =)
好在後來那個女兒是找台灣人演,聽到台灣口音整個親切
對嘛!這才有在台灣的感覺嘛!
前面那個陳櫻子和小順的台灣老婆
本來期待講話來個台灣國語,結果一口超標準的普通話= =
然後那個傅春山整個超有台灣外省人的feel
我不知道那個演員是真的有去特別揣摩過還是怎樣
因為其實在台灣的外省人跟現在大陸人的感覺又不太一樣
可是那個傅春山講話口氣都很有外省人的感覺
有一幕他在電話中跟海棠說話:"你傅伯(ㄅㄟ)伯(ㄅㄟ)呀..."
那個口氣完全就是外省人呀XDDD
這部戲到後面演員的演技就很重要(因為都在演老人),還有老妝也化得不錯
陳坤真的超會演的,從年輕演到中年再演到老年
尤其四、五十歲哪裡看得都差點以為陳坤已經那麼老了因為中年那裡,陳坤開始不著痕跡地、慢慢地帶進一點中年味
李小冉也是,整個演得非常嫻淑溫雅的氣質
把汪蓮君傳統完美中國女性典範的那種感覺襯托出來
她是我看過民初扮相最好看的女演員
雖然不是很艷麗的美,卻非常有那股古典的味道
記得以前看"像霧像雨又像風"就最喜歡她演的安琪
台灣篇看一看讓我忍不住想起我的爺爺奶奶
不知道他們當時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到台灣來?
是像天恩那樣避難短居呢?還是確實是想長留在台灣這個新天地打拚?
其實我一點都不了解家族的過去,而似乎也沒有機會知道了
說來奇怪,人家都說人小的時候很容易自然學會不同語言
可是我小時候反而是聽不懂台語也聽不懂爺爺奶奶講的山東話
愈大才愈能聽懂
現在是聽得懂台語了,但是說還是有困難(叫我講台語我腦子裡都會跑出日文orz)
可惜在我能聽懂山東話之前,我爺爺奶奶就都已經去世了
每一段都讓觀眾跟隨其中有很不同的心境變化
看北京篇時就跟看大宅門或是雍正王朝之類的歷史劇差不多
就是很看戲的、輕鬆休閒的心態看著...該說是老梗嗎?...的歷史演繹
上海篇隨著對劇中角色的認識
讓人忍不住深陷其中的無奈、悲哀、沉重
覺得這是大時代變動的悲哀吧!
可是到了台灣篇,突然這整個故事都變得離自己好近好近
這不是個只在電視上看得到的劇情──感覺很遙遠的民初家國悲劇
而是可能台灣社會上很多老外省人,他們的故事就是像這樣:
意外地永遠居留在這客居之地
而時事和環境的變化使得過去對生活的價值觀可能再也不適用
不得不重新在這異鄉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我覺得這部戲非常適合給台灣人看,台灣人看會比大陸人看更有共鳴
故夢原著也的確就是一個台灣女作家以自己家族史改編的半自傳
三段給人的感覺差很多,卻又密不可分
台灣篇就變成了外省人在台灣的奮鬥史
清晰真實的刻畫意外地讓人覺得親切不已
這靠近自己生命的題材也讓人更加感動
天恩到台灣後,原以為待個一、兩年就可以回去
當時來台灣的外省人都是這麼想的吧
沒想到時局的變化卻讓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從前在大陸即使再富貴,到台灣坐吃山空個幾年後也只是個一貧如洗的平凡人
天恩終於在邁入中年後,第一次出社會靠自己的力量賺錢養家
其中的艱辛難與人知
一個遊手好閒了半輩子的公子哥,要放下身段從零開始
做得還是跑船這種非常辛苦的工作
一趟航行都要數個月甚至一年之久才能回家一次
看得讓人難過,都已經蹉跎了這麼多青春,還不好好陪伴難得的圓滿家庭
不過看到後面已經知道,這部戲的步調就是這樣
充斥著遺憾、無奈然後釋懷,消極的面對命運,任憑時間不斷流逝
"尷尬人遇尷尬事"天恩是生長在了尷尬的時代,處在尷尬的位置,造就了荒唐的人生
那幾段他在船上自省、念出一封封寫給蓮君的信真是感人(忽略掉假船佈景的話)
他終於打開了自己的人生
也換來了一個幸福和樂的晚年
我看戲的心情也從一開始北京篇的輕鬆、上海篇的浪漫轉變到沉重
到台灣篇揮之不散的悲最後趨於和樂
彷彿洗滌了一遍
以最後來看這部戲算是圓滿的結局,不過台灣篇前半都還好悲好悲
圍繞在天恩身邊的女人真的都很可憐
蓮君的個性也真是奇怪到非要全部人都死光了才肯和天恩和好= =
這是覺得劇情有點討厭的地方
這齣戲一直詳細交代到天恩晚年,雖然覺得好像有點冗
但事實上這就是部以貫穿主角陸天恩的一生,看到他所經歷過的時代的戲
有一幕天恩仔細地擦著一個個相框
那些照片裡面都是曾經出現在天恩生命中的人
回頭看去,時空、人事都已全非,讓人不勝唏噓
這齣戲非常感人
我覺得這部戲特別的是主角並沒有被神化
陸天恩只是很普通的凡人,生長在豪門家庭裡造成了性格上的缺失
你不會看到他從那樣一個紈絝子弟突然地、戲劇性地蛻變
他只是隨著時間慢慢潛移蹉跎了許多人生、傷害拖累了許多身邊的人之後他才成長
↓很有感覺的片尾曲
另外這部戲很奇妙的是到了台灣篇感覺跟前面是完全不同的戲
好像拍戲經費都在前面北京篇用完了
北京篇那個場景那麼華麗、精美,感覺就是大製作很精緻的一部戲
結果到了台灣篇....囧
首先那個海景實在是讓人無言
沒有實船拍攝,只有一個假假的船模型
CG感覺也非常廉價,船旁邊的海浪實在是假到不行
可能導演想營造陸天恩的前後半生落差,跟以前的"故夢"造成強烈對比
所以刻意把台灣部分拍得比較廉價的手法(順便省經費)
而且台灣篇每次拍路景,都是走隧道
我就在想台灣哪裡有那麼多隧道可以走?連監獄都在隧道裡...
這可能是一種暗喻,表現出角色們內心困在悲哀裡,彷彿走在不見天日的隧道
(順便解決營造那個年代台灣街景的困難)
至少這次拍得比雲水謠好
雲水謠裡面那個台灣農村真的不知道是藏在台灣哪裡的桃花源
怎麼看都比較像雲南不是台灣吧
有石板路流水還有水車勒
(不過好像是雲水謠想來台灣拍,台灣不給拍= =)
好在後來那個女兒是找台灣人演,聽到台灣口音整個親切
對嘛!這才有在台灣的感覺嘛!
前面那個陳櫻子和小順的台灣老婆
本來期待講話來個台灣國語,結果一口超標準的普通話= =
然後那個傅春山整個超有台灣外省人的feel
我不知道那個演員是真的有去特別揣摩過還是怎樣
因為其實在台灣的外省人跟現在大陸人的感覺又不太一樣
可是那個傅春山講話口氣都很有外省人的感覺
有一幕他在電話中跟海棠說話:"你傅伯(ㄅㄟ)伯(ㄅㄟ)呀..."
那個口氣完全就是外省人呀XDDD
這部戲到後面演員的演技就很重要(因為都在演老人),還有老妝也化得不錯
陳坤真的超會演的,從年輕演到中年再演到老年
尤其四、五十歲哪裡看得都差點以為陳坤已經那麼老了因為中年那裡,陳坤開始不著痕跡地、慢慢地帶進一點中年味
李小冉也是,整個演得非常嫻淑溫雅的氣質
把汪蓮君傳統完美中國女性典範的那種感覺襯托出來
她是我看過民初扮相最好看的女演員
雖然不是很艷麗的美,卻非常有那股古典的味道
記得以前看"像霧像雨又像風"就最喜歡她演的安琪
台灣篇看一看讓我忍不住想起我的爺爺奶奶
不知道他們當時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到台灣來?
是像天恩那樣避難短居呢?還是確實是想長留在台灣這個新天地打拚?
其實我一點都不了解家族的過去,而似乎也沒有機會知道了
說來奇怪,人家都說人小的時候很容易自然學會不同語言
可是我小時候反而是聽不懂台語也聽不懂爺爺奶奶講的山東話
愈大才愈能聽懂
現在是聽得懂台語了,但是說還是有困難(叫我講台語我腦子裡都會跑出日文orz)
可惜在我能聽懂山東話之前,我爺爺奶奶就都已經去世了